近日,周口市委書記劉繼標的在廉政黨課分享的故事很感人,現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
周書記的一記耳光
1980年的春天,時任中共菏澤地委書記周振興同志到曹縣革命老區曹縣韓集鄉紅三村,去看望一位為革命做出重要貢獻的老共產黨員伊巧云老人。到韓集后,周振興書記直接到伊巧云老人家中,看到伊巧云重病在身,握住老人枯瘦的手問,您老人家還有什么要求?伊巧云老人猶豫了一下,說“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闭f完,老人就后悔了,趕緊說“也就是這么一想,周書記別當事?!本驮谶@時,一向以雷厲風行著稱的周振興書記,一下子淚流滿面,雙手握住老人的雙手說“怪我,怪我們啊,老人家,對不起您?!敝軙浤艘话涯?,回身掏出自己衣袋中的一沓錢,遞到鄉鎮書記的手中,給老人買肥中帶瘦的肉。
回到縣城,周振興書記參加了曹縣縣委匯報會。會上他眼含熱淚講,“伊巧云老人今年83歲了,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她犧牲了丈夫和三個孩子??箲饡r期,在抗戰堡壘紅三村,在做楊得志將軍房東時,為接待來往的將士,她曾一天做過9頓飯,為讓將士吃飽吃好,她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妝?,F在,在我們領導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帶瘦的肉。同志們,我們還有臉當他們的書記嗎?”說著,周書記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個耳光,說,我們這些大大小小書記的臉還叫臉嗎?這一記耳光打得是那樣清脆,話說得那樣沉重。坐在周書記身旁的縣委書記一下趴在桌上,哭出聲來。一時間,所有與會人員都低下了頭……
這段往事,由親歷者“天闊”根據當年的筆記整理,并以《書記的耳光》為題,發表在2018年7月3日的《菏澤日報》上。文章一經發表,人民日報客戶端、微信及其海外版新媒體“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人民網微信公眾號、半月談等多家中央級權威性媒體相繼轉載和轉發。不到24小時,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點擊量就突破了二百萬,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為什么,這篇僅有幾百字的短文能被《人民日報》等多家中央級權威媒體爭相轉載,刷屏網絡?為什么,時隔38年的舊事能引起無數網友瘋狂點贊、引起共鳴?為什么,在吃上“肥中帶瘦的肉”已稀松平常的今天,卻能讓當代人的靈魂受觸動、心靈受滌蕩?為什么,網友留言甚至建議將這篇文章作為中央文件,下發全黨各級黨組織,請各位黨組織書記都來讀一讀?
每次讀這篇文章,我心里都感慨萬千,我常想,周書記為什么要打自己這一記耳光?為什么坐在周書記身旁的縣委書記一下趴在桌上,哭出聲來?為什么一時間,所有與會人員都低下了頭?這篇文章我讀過多次,最深刻的感悟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感悟,我們要始終不能忘記為革命和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周書記為什么去看伊巧云老人,為什么要問老人還有什么要求?為什么自扇耳光?就是因為,伊巧云老人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過突出貢獻,作出過巨大犧牲。沒有千千萬萬像伊巧云老人那樣的人們做出犧牲和貢獻,就不會有革命的成功,也就不會有共產黨領導的天下。我們現在的干部與老一輩干部的成長時代不同,面對的國情、民情不同,但是,無論客觀條件、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不能忘記像伊巧云這樣為革命、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就我們周口而言,也有許許多多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也有很多為周口發展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沒有他們這些人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沒有今天周口發展的大好局面。我們都要想一想,我們平時對他們的關心有多少,他們的家庭過的怎么樣?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難?他們對黨和政府還有什么期盼?我們又真正去了解過多少?對照周書記的一記耳光,我們有沒有深感愧疚、深感自責,有沒有感到臉上火辣辣的?馬上就要春節了,全市各級干部都要真正關心那些為革命和建設做出過貢獻的人,要深入到他們的家中,傾聽他們呼聲,設身處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切切實實讓他們感覺到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社會各界的尊重,讓他們的內心充滿榮譽感和自豪感。
第二點感悟,我們要始終想著為老百姓造福為老百姓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不要認為現在老百姓不好管,這不聽話、那不講理。大家都不要忘記了,翻翻我們的家譜族譜,前三代甚至我們這一代大多都是老百姓,我們的干部身份也是群眾給的,不要認為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一句空話、是一句虛話,都是實實在在的。我們每個黨員干部都要捫心自問,是不是做到了心系群眾?是不是做到了人民至上?你不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為老百姓造福、不為老百姓服務,老百姓怎么可能聽你的話,怎么可能支持和擁護你。就周口這兩年的發展來看,我們正是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我們的棚戶區改造才能如火如荼,大家都知道,我們從2017年8月25號動員棚戶區改造這項工作,到目前為止,中心城區已經征遷了1300多萬平方米,相當于過去十多年甚至更多年的總和。為什么我們能創造出這樣的成績,為什么群眾支持我們,就是因為我們把心系群眾人民至上作為做好工作的根本,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最高標準。我們在制定拆遷補償方案的時候,充分考慮征遷群眾的切身利益,補償標準比周邊地市和以往我們的政策相比,對群眾讓利更多,讓老百姓得實惠更多,安置小區也全部按照一流小區打造,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始終想著為老百姓造福為老百姓服務,群眾就會支持擁護。還有我們開展干部作風大整頓,查處的一些人和事,都贏得了群眾交口稱贊、擊節喝彩。還有,我們落實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挖徹查“關系網”“保護傘”,還有開展的“六村共建”,都大大的提高了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正是我們時刻想著為老百姓造福為老百姓服務,才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的各項工作才呈現出排山倒海之勢、釋放出雷霆萬鈞之力,洪流不可阻擋、大勢不可逆轉!
第三點感悟,我們要始終堅持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加快發展。我們經常說,周口是前面標兵一大群、后面追兵無一人。我們承認落后,但不甘落后。這兩年,周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各界有目共睹。為什么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變化?大家想一想,我們查處誣告陷害,開展干部作風大整頓,要是不敢負責不敢擔當,哪一樣也不會去干,也干不成。還有,我們聚焦“中心城區大變化、縣域經濟大發展、干部作風大轉變”三件大事,推動周口站在了新時代大發展、大建設、大變化的歷史節點,這些,都是廣大干部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的結果,如果大家都不敢負責不敢擔當,會有周口現在好局面、好形勢、好態勢嗎?就各縣市區而言,為什么有的發展變化快,有的發展變化慢,關鍵在于我們的干部敢不敢于負責、敢不敢于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責任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干部就要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如果我們不敢負責,不去擔當,我們將愧對人民期盼,愧對省委、省政府重托,也愧對崗位職責的要求。記得去年我在這里講楊貴與紅旗渠這個故事的時候,楊貴說“如果建設社會主義總是一帆風順,不需要艱苦奮斗,很容易獲得成功,還要共產黨的縣委干什么?還要我們這些共產黨人干什么?”如果我們干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還是面貌依舊、山河不改,那還要我們這些黨員干部干什么?我們當領導干部,想一想我們能在這個位置上幾年,這幾年,要是不為黨為人民多做點工作,回過頭去想的時候,肯定會有負罪感。我和丁市長,為什么要大干實干苦干,要和廣大干部一起風雨兼程、晝夜不舍的去干,因為我們心里有一種很強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比我們兩個人能力大的很多,但是沒有這個職位、沒有這個平臺,就沒有辦法做這些事。我們為什么要提出大干快上三五載,為什么要提出只爭朝夕、大干快上,就是因為掐指算來,我們這一屆、我在市委書記這個崗位上,也就幾年的時間,心里的擔子始終都是沉甸甸的,想著一定要在這個時間內,盡最大的努力改變周口的面貌,為周口人民做點事。等將來我們離開周口后,周口人民在談論的時候,能提到我們,記得一些事是我們干的,說我們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也為周口干了一些事,那就是人民對我們最大的褒揚。所以,我們都要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為周口發展多盡心多盡力,為周口人民多謀福多造福,不辜負時代、不辜負人民、不辜負自己的人生,將來,當我們回首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不因愧對群眾而自責,不因痛失機遇而遺憾。